English

曹操二三事

2001-01-09 来源:光明日报 尹韵公 我有话说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见识、军事谋略和文学才能等方面施展出的大本事、创下的大业绩,已广为流传。然而,曹操在处理日常政务和生活小节等方面显示出的独到与慧识却很少为人注意,而这类日常政务和生活小节,恰恰从多侧面、多角度衬托出曹操特有的个人魅力和大家风范。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痼疾。曹操显贵,许多族人和亲戚也想趁机捞一把。谁知曹操执法甚严,有功则赏,有能则仕,决不网开一面。卞后之弟卞秉任别部司马,嫌官帽太小,故卞后“常对太祖有怨言”。曹操幽默地说:“他当上了我的内弟,还嫌不够?!”要官不成,卞后又想让曹操多给一些钱财,曹操笑道:“干脆让我和他都去当强盗算了。”直到曹操去世,卞秉“官不移,财亦不益。”连王后都不给面子,其他人还走得通这个后门吗?!

曹洪乃曹氏宗室亲贵,屡立战功,其手下犯事,被许州太守满宠收治。曹洪飞书制止,满宠不听。曹洪又告到曹操那儿,曹操决定召当事者听取意见。满宠恐事态有变,乃依法将曹洪宾客“速杀之”。曹操获悉原委,不但未生气,反而还高兴地说:“看来我本不该管这件事。”曹操如此坚决支持能臣办事,反对亲属仗势违法,确实值得玩味。

曹操执政后,“威德日隆”,而名士孔融却“故以旧意,书疏琚傲。”幕僚脂习与孔融亲善,他看不惯孔融这种作法,经常指责他,“欲令改节”,但孔融依旧我行我素。终于有一天,曹操再也忍不住,便把孔融杀了,“时许中百官先与融亲善者,莫敢收恤。”独脂习往而抚之,“哀叹无已。”曹操为此逮捕了脂习,“寻以其事直见原,徙许东土桥下”。后来,脂习又见到曹操,“陈谢前愆”。曹操表扬他不愧为血性汉子,“因问其居处,以新移徙,赐谷百斛。”类似这样的事迹,史书多有记载,可见曹操是能够团结反对过自己或反对自己反对错了的吏士。从其宽广的胸怀,不难看到一个大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高柔原是袁绍外甥高干的从兄,后归顺曹操,但曹操对他相当不信任,“欲因事诛之”,便任命高柔为刺奸令史。高柔异常能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他还是一位工作狂,经常没日没夜地连轴转,史称“夙夜匪懈,至拥膝抱文书而寝。”曹操喜欢夜间微服外出,观察诸吏工作情况。恰巧,那令人感动的一幕被曹操撞见了,他很是怜爱,徐解自穿裘衣轻轻地盖在高柔身上,然后悄悄离去。为了奖励这种勤奋而忘我的工作精神,曹操收住了杀心,很快将高柔提拔为丞相仓曹属。

当时写军况捷报,常常夸大战绩,把一分说成十分,已成普遍风气。而居府长史国渊写战报,却是如其实数,决不虚浮。曹操问其故,国渊答:“征讨外寇,夸大战功,主要是显示给百姓看,以壮军威;而田银、苏伯等反叛河间,却是在我境内,虽克捷有功,但我仍感耻辱。”曹操大悦,非常欣赏国渊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不久提拔他为魏郡太守。

曹操北征乌丸三郡时,曾历尽艰难。史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三十余丈乃得水。”大军班师回朝后,曹操询问曾有哪些人反对此役?“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谁料曹操对凡谏者“皆厚赏之。”理由是:“这次征战,实在非常侥幸,虽战果丰硕,乃天所佑也,以后再也不能进行这类征伐了。现在看来,诸君之谏,才是万安之计,故以相赏,还望今后多多发表不同意见。”由此可见,即便在胜利面前,曹操仍然能够保持冷静而明智的认识,非天下雄才不能致也。

伟业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也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又是在一点一滴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山与大海,实现了雄奇和壮观。曹操的个人魅力和大家风范就是这样在日常政务和生活小节中时时处处地自然流露出来,放射出诱人的光芒。正因为如此,在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的三国时代,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精英从四面八方朝他涌去,追随于他。

(文中史料均引自《三国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